7月17日,通用技術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xian)公司(以下簡稱“中紡院”)、浙江理工大學在京舉辦(ban)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共建簽約會。中紡院董事長薑俊華,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陳文興出席會議並致辭。中紡院黨委書記、總經理馬詠梅,中紡院副總經理徐(xu)紀剛(gang),中紡院總工程師李瀚(han)宇,天津科技大學科技委員會主任、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程博聞,浙江理工大學副校長、黨委委員郭玉海,中紡院、浙江理工大學相關部門(men)負(fu)責人、科研骨幹參加會議。會議由(you)徐(xu)紀剛(gang)主持。
會上,薑俊華、陳文興分別介(jie)紹了(liao)各自(zi)單(dan)位的基本情況、科技資源與綜合優勢。中紡院是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兩個(ge)國家工程中心等國家科技資源的依托單(dan)位;浙江理工大學是浙江省(sheng)重點建設高校,在綠色纖維及綠色紡織材料製備、應用、評(ping)價等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發方麵具有顯(xian)著(zhu)優勢。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我國紡織新材料領域科技創新的重要(yao)力量,此次引(yin)入與實驗室研究方向契合、在行業內有較(jiao)高影響(xiang)力的優勢力量,將(jiang)進一步(bu)充實實驗室研究內容,增強實驗室創新能力,為提升實驗室行業影響(xiang)力和重組競爭(zheng)力提供有力支撐(cheng)。
陳文興、馬詠梅代表雙方共同簽訂《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共建協議》。陳文興被聘請為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郭玉海被聘請為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11月12日,通用技術中紡院與江南大學戰略合作框(kuang)架協議簽約儀式在無錫舉行。通用技術新材總經理、通用技術中紡院董事長薑俊華,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出席簽約儀式,江南大學副校長顧正(zheng)彪(biao)主持儀式。
江南大學是教育部直(zhi)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雙一流”建設高校,擁有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陳衛指出,江南大學與中紡院的合作源遠流長,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訂,標誌著雙方將(jiang)在新的起(qi)點開啟全麵深度(du)合作。他希望雙方在平台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產業服務等多維度(du)實現優勢互補,搶占科技創新的製高點,共同打造紡織科學領域的科研與人才高地。
薑俊華表示,中紡院與江南大學有著“不忘科技創新”的一致初心,近年來(lai)圍繞(rao)再(zai)生纖維素纖維領域開展了(liao)多項科研開發工作,建立了(liao)優勢互補、產研互通的重要(yao)合作基礎。本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將(jiang)全麵加深雙方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平台建設、人才培養等領域的全方位深度(du)合作,進一步(bu)推動中紡院與江南大學實現科技創新資源互通和產學研用深度(du)融合,齊心協力,為我國紡織纖維新材料領域科技高水平自(zi)立自(zi)強做出更大的貢獻(xian)。
陳衛與薑俊華分別代表江南大學和中紡院簽訂“全麵戰略合作框(kuang)架協議”,雙方參會單(dan)位代表十餘人共同合影留念。
2022年10月18日上午,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xian)公司(以下簡稱“中紡院”)、北京微構工場生物技術有限(xian)公司(以下簡稱“微構工場”)舉行合作交流會暨(ji)簽約儀式。通用技術高新材料副總經理、中紡院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馬詠梅,微構工場聯合創始人吳赴清出席會議並致辭,會議由(you)中紡院創新中心主任徐(xu)紀剛(gang)主持。
會上,雙方對各自(zi)企業的發展曆程、科技創新工作等做總體情況介(jie)紹。中紡院擁有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優勢資源,在生物基、可降解纖維材料製備技術開發方麵積(ji)累了(liao)豐富的經驗。微構工場是依托清華大學陳國強教授(shou)團隊“下一代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成果,成立的一家創新型(xing)合成生物技術研發與應用企業,公司專注(zhu)於生物降解材料PHA等材料的研發和生產。雙方就打造PHA纖維製備技術研發平台,共同優化PHA在纖維領域的應用展開了(liao)交流研討。
馬詠梅指出,微構工場與中紡院在生物降解材料方向強強聯合,符合雙方科技創新發展方向和公司定位,雙方將(jiang)充分利(li)用各自(zi)的優勢資源,圍繞(rao)生物基可降解纖維製備展開深度(du)合作,加快PHA材料在纖維和非織造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及推廣。
吳赴清表示,雙方計劃(hua)先期進行PHA與PLA的共混纖維製備及紡織製品開發,進一步(bu)開展純PHA紡絲成型(xing)非織材料的科技攻關。雙方將(jiang)用技術創新引(yin)領紡織產業綠色轉型(xing),為推動形成綠色低碳(tan)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貢獻(xian)力量。
馬詠梅、吳赴清代表雙方簽署合作協議,雙方科研骨幹成員共同見證簽約儀式。
此次合作,雙方將(jiang)圍繞(rao)生物基可降解材料的製備及應用,利(li)用各自(zi)的優勢資源,在生物可降解樹脂的性能提升和纖維製備與應用等方麵開深度(du)合作,建立長期、堅實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動生物基可降解纖維材料的製備技術開發及應用。
中紡院科技創新部總經理張(zhang)豔、中紡院創新中心副主任吳鵬(peng)飛及科研骨幹、微構工場產品總監(jian)韓白、微構工場改性研發總監(jian)許向東參加簽約儀式。
8月3日上午,通用技術中紡院與天津科技大學舉辦(ban)合作交流會暨(ji)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共建簽約會,通用技術新材總經理、黨委副書記、中紡院董事長、黨委書記薑俊華,天津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路福平參加會議並講(jiang)話。會議由(you)通用技術新材副總經理、中紡院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馬詠梅主持。
會上,馬詠梅與路福平分別介(jie)紹了(liao)各自(zi)單(dan)位的發展曆程、科技資源及主要(yao)業務方向,並就雙方合作進行討論交流。
薑俊華和路福平簽訂了(liao)《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共建協議》。在簽約儀式後,薑俊華為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頒(ban)發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聘書。
路福平表示,天津科技大學將(jiang)全力支持程博聞主任開展各項工作,與國家重點實驗室一起(qi)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轉化。
程博聞表示,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要(yao)在國家層麵上瞄準前沿領先領域,打造執行有力、具有自(zi)身鮮明特色的戰略科技平台。要(yao)彙集國家資源,創新體製機(ji)製,培養和引(yin)進更多高端技術人才。天津科技大學擁有多個(ge)國家級研發平台,希望今後通過產學研結合、共建共享(xiang)等多種(zhong)形式共同推進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
薑俊華指出,天津科技大學長期以來(lai)與中紡院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本次聯合共建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將(jiang)進一步(bu)拓展實驗室研究領域,提升實驗室行業影響(xiang)力和競爭(zheng)力,必將(jiang)對我國生物基材料研究發揮重要(yao)作用。程博聞教授(shou)作為在生物基纖維及複合材料領域有著很深學術造詣的行業領軍(jun)人才,本次受(shou)聘為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必將(jiang)推動實驗室各項建設工作邁上新的台階。在今後的工作中,希望中紡院和天津科技大學共同努(nu)力,在項目合作、人才培養、技術服務、成果轉化等方麵繼(ji)續加強交流合作,進一步(bu)優化實驗室總體定位,積(ji)極引(yin)入行業優勢資源,麵向國家重大戰略需(xu)求和產業發展前沿技術開展科技攻關,使實驗室在生物基領域形成體係化布局,把實驗室早日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通用技術新材、中紡院、天津科技大學相關部門(men)負(fu)責人,中紡院重點實驗室相關骨幹人員出席本次合作交流會。
各相關單(dan)位和個(ge)人:
根據《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fang)課題管理辦(ban)法》的相關規定,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組織專家完成2022年開放(fang)課題評(ping)審,現將(jiang)擬資助項目公示如下:
任何單(dan)位和個(ge)人如果對公示項目持有異議,請於5個(ge)工作日內向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反映。單(dan)位提出異議的應加蓋(gai)公章,個(ge)人提出異議的應簽署真實姓名和聯係方式。
联 係 人:王雪
聯係電話:010-65987486,15901430146
邮 箱:wangxue@qianlvwang.com
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2022年8月16日
“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重點實驗室”)於2012年通過建設驗收(shou)並運行。實驗室麵向國家及行業重大需(xu)求,重點圍繞(rao)生物基再(zai)生纖維材料、生物基與可降解合成纖維材料、纖維功能化與綠色製造技術、纖維製造數字化與智能化關鍵技術等方向,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及關鍵共性技術研究,解決產業鏈技術難題,引(yin)領產業技術創新、支撐(cheng)行業高質量發展。根據《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fang)課題管理辦(ban)法》的相關規定,現發布“2022年度(du)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fang)課題申請指南”如下:
1. 2022年度(du)重點支持的研究方向:
(1)Lyocell纖維功能化、低成本化研究方向
適於NMMO/纖維素溶液的新型(xing)阻燃劑分子結構設計、阻燃機(ji)理研究以及阻燃劑在溶液中的分散和穩(wen)定性研究;其他功能性Lyocell纖維的功能助劑的結構設計及其構效關係的基礎研究。
秸稈、竹、木等生物基原料中纖維素清潔(jie)高效分離以及製漿工藝、漿粕微觀結構、漿粕溶解性能等相互影響(xiang)規律研究。
(2)生物基、可降解纖維材料方向
生物基PA56聚合物、纖維的聚集態結構調控(kong);共聚酯的降解性能調控(kong)及降解機(ji)理;共聚改性可降解聚酰胺的分子設計、結構調控(kong)與降解行為;可降解聚酯纖維成型(xing)過程中聚集態結構演變規律;微納(na)粉體改性聚乳酸(suan)纖維的微結構調控(kong)機(ji)製及其構效關係。
2. 經費支持額度(du):
本年度(du)支持開放(fang)基金課題6-10項,每項經費5-20萬元, 總經費不超過200萬元。
3. 申請時間:
申請時間從發布通知(zhi)之日開始,截止日期為:2022年7月20日17時。
4. 申請條件和要(yao)求:
(1)開放(fang)基金課題的申請僅限(xian)於非本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
(2)申請人需(xu)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者博士學位。
(3)申請人應有相關的研究基礎,具備完成課題的人才和硬(ying)件條件。
(3)獲(huo)資助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或者其它成果時,需(xu)注(zhu)明獲(huo)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fang)課題基金資助,詳見重點實驗室管理辦(ban)法,未按規定標注(zhu)的,結題驗收(shou)時不計入成果。
(4)獲(huo)資助課題須嚴格按照重點實驗室開放(fang)課題管理辦(ban)法執行。
5. 申請書提交:
申請書格式見附件。請於2022年7月20日前將(jiang)申請書紙(zhi)質版一式兩份提交到重點實驗室秘書處(北京市朝陽(yang)區延靜裏中街(jie)3號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主樓500室),同時發送電子版word和簽章掃描件文件至wangxue10@qianlvwang.com。如因疫情原因不能提交紙(zhi)質版,可先提交電子版掃描件。
6. 聯係人:王雪,010-65987486,15901430146,wangxue10@qianlvwang.com
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2022年6月24日
附件1: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fang)課題管理辦(ban)法.docx
附件2:生物源纖維製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fang)課題基金申請書.doc
1月16日上午,中紡院與山東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xian)公司(以下簡稱“道恩股份”)12萬噸生物降解塑(su)料PBAT(一期6萬噸)項目簽約儀式以視頻會議形式成功舉辦(ban)。
中紡院作為國內最早從事生物可降解聚酯工程技術和關鍵裝備研發的科研院所之一,擁有生物降解塑(su)料和新型(xing)纖維研發、設計、製造、標準、檢測與認證等方麵的優質資源。此次合作,中紡院以EPC形式為道恩股份12萬噸/年生物可降解塑(su)料(PBAT)項目(一期6萬噸)提供有關工程服務,同時基於戰略協議為道恩股份後續裝置升級、產品開發提供技術支持。
中紡院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李鑫,中紡院研發中心主任王穎,聚友化工總經理甘(gan)勝華;道恩集團董事長於曉寧,副董事長索延輝(hui),常務副總裁肖輝(hui),副總裁孫濤、王可友,道恩股份副董事長蒿文朋(peng)、總經理田洪池,道恩研究院院長陳青葵(kui)等出席簽約儀式。儀式由(you)道恩股份總經理田洪池主持。
中紡院黨委書記、副總經理李鑫與道恩集團董事長於曉寧分別代表雙方單(dan)位簽署了(liao)戰略合作框(kuang)架協議和工程服務合同。李鑫表示,中紡院在生物可降解材料開發及應用領域有豐富的技術積(ji)累和產業化實施經驗,此次簽約是中紡院與道恩股份在生物可降解材料方麵共同開拓高水平技術和產品的起(qi)點,中紡院將(jiang)整合優勢力量推進項目高效實施。於曉寧表示,通過雙方的共同努(nu)力,該項目將(jiang)成為生物可降解項目建設的標杆和典範(fan)。此次簽約,雙方在產品升級、市場開拓等全產業鏈深度(du)合作方麵也達(da)成了(liao)初步(bu)共識,將(jiang)在生物可降解材料領域緊密合作,優勢互補,實現共贏發展。
背景:我國是全球(qiu)塑(su)料生產使用的大國,貢獻(xian)了(liao)全球(qiu)約25%的塑(su)料產量及使用,而解決一次性塑(su)料製品的“白色汙染”問題迫(po)在眉睫。目前,禁(jin)限(xian)塑(su)進程已(yi)全麵提速,生物可降解塑(su)料由(you)於生物降解性,以及具有較(jiao)好的延展性、斷裂伸長率、耐熱性能、抗衝性能,越發引(yin)起(qi)國家和社會的重視。
8月19日,汽車用紡織品聯合認證研究中心在浙江紹興揭牌。該研究中心由(you)中紡院中紡標公司與中國汽研重慶凱瑞質量檢測認證中心有限(xian)責任公司(簡稱“凱瑞認證”)共同成立,標誌著中紡標與凱瑞認證將(jiang)在汽車用紡織品認證、標準、檢測等領域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中紡標與凱瑞認證此次的跨界合作可謂強強聯合。中紡標公司是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紡院旗下集標準、檢測、計量、認證和驗貨(huo)多位一體的綜合性技術服務機(ji)構,具有60餘年的發展曆史(shi),在紡織檢驗標準等多個(ge)領域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同樣(yang)在行業裏深耕多年的重慶凱瑞質量檢測認證中心有限(xian)責任公司,是同為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所屬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xian)公司(簡稱“中國汽研”)的全資子公司,是專注(zhu)於中國汽車及相關行業,以檢測認證一體化為目標的第三方認證機(ji)構。此次合作充分體現了(liao)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的平台效應,讓優質資源有效整合。
目前,汽車內活動成為人們第二個(ge)重要(yao)的活動空間,僅次於建築(zhu)室內。為了(liao)優化車內環境,汽車製造企業對內飾材料的多功能性提出了(liao)越來(lai)越高的要(yao)求,尤其是紡織材料,因為無論是座椅、車身,還(huai)是內飾等都離不開紡織品的身影。據統計,每輛汽車耗用紡織品材料平均(jun)約42㎡,涉及的種(zhong)類(lei)非常廣泛,主要(yao)用於汽車的內外裝飾材料和功能性材料,超過40種(zhong)汽車部件由(you)非織造布材料製成,而且非織造布在車輛內部和外部的應用仍在持續增長。與此同時,人們也越來(lai)越重視汽車內環境的安全問題,近兩年,關於汽車內飾異味問題的投訴屢見不鮮,其中不乏知(zhi)名大品牌汽車。隨著汽車人均(jun)保有量的增加,如何為汽車內環境的安全保駕護(hu)航,如何通過標準推動更健康安全汽車的打造,成為汽車用紡織品聯合認證研究中心的成立宗旨(zhi)。
活動現場,中紡標公司總經理助理田媛(yuan)與凱瑞認證總經理鄭(zheng)孟都表示,雙方將(jiang)基於用戶對“健康汽車”的需(xu)求與痛點,充分挖掘和運用各自(zi)的優勢,整合優質資源,形成聚合效應,共同推動汽車用紡織品在測試技術、標準研究、市場服務、認證模式等領域的發展。汽車用紡織品聯合認證研究中心將(jiang)為汽車行業發展提供更加明確的價值導向和產品服務,提出健康、安全的解決方案(an),開創協同發展、互利(li)共贏的新局麵。
中紡標(CTTC)設有多個(ge)全國性技術機(ji)構,主要(yao)包括(kuo)紡織工業標準化研究所、國家紡織製品質量監(jian)督檢驗中心、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測試中心(北京)、中國石(shi)化合成纖維質量監(jian)督檢驗中心、國家紡織計量站、全國紡織標準與耗材中心、《紡織標準與質量》雜誌社等,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紡織品技術委員會(ISO/TC38)主席單(dan)位和國內對口單(dan)位。CTTC在全國多地設立運營中心、辦(ban)事處和工作站,形成了(liao)以環渤海、長三角、福建沿海、珠三角等產業集群為基地,輻射全國的集團化服務網絡,為紡織行業的發展提供了(liao)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其“一站式”高效便捷的全方位服務,得到了(liao)國內外客戶的廣泛認可。
重慶凱瑞質量檢測認證中心有限(xian)責任公司是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xian)公司(簡稱“中國汽研”)全資子公司,是經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jian)督管理委員會(CNCA)批準的,專注(zhu)於中國汽車及相關行業的,以檢測認證一體化為目標的第三方認證機(ji)構。可為客戶提供強製性汽車產品認證(CCC認證)、自(zi)願(yuan)性產品認證、出口認證、標準法規培訓等優質服務。